百度 ”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工商银行的开放平台自动化运维架构是其在金融科技转型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银行业务从传统的物理网点服务逐渐转向电子化、移动化和智能化,自动化运维的需求日益凸显。在BANK2.0时代,银行开始利用电子技术提供自助服务,如ATM和网上银行,而在BANK4.0时代,随着新技术如人工智能、5G和物联网的发展,银行业务生态更加开放和智能。
工商银行的自动化运维发展历程经历了几个阶段。早期,由于业务需求的增长和数据库的转型,传统的运维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快速的开发迭代和高并发挑战。因此,银行开始将主机业务下移到平台,利用更经济的硬件,并解决了对商业产品的过度依赖。同时,数据被打散,解耦了各应用之间的业务层依赖,降低了集中式风险。
在运维方式的升级过程中,从手工运维、脚本运维逐步发展到微服务智能运维,依赖于AIOPS(人工智能操作)和机器学习,使得运维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这一转变降低了对运维人员专业度的依赖,减少了因复杂脚本导致的错误,同时也提高了运维效率。
在自动化运维流程建设方面,工商银行构建了运维流程闭环,包括环境申请、搭建、退库、变更、应急报警、处置、巡检等环节。为了应对操作系统种类多、服务器数量大等问题,他们选择了自主可控的解决方案,并确保与行内系统兼容。自研的智能运维平台可以实现上万台服务器的操作在10分钟内完成,全行数万台服务器的监控指标采集,以及对多种操作系统的支持。
平台的风险防范措施包括人员权限控制、对象访问控制、高危命令拦截、强制分批执行和脚本自动化测试等,以防止全局性误操作和提高脚本的健壮度。此外,平台还支持同城切换、环境搭建、集中监控、标准变更、业务级故障自愈等功能,进一步增强了智能运维的能力。
智能运维场景挖掘是工商银行自动化运维架构的重点。例如,通过集中监控,银行可以实时了解系统运行状态;同城切换可以在发生故障时快速恢复服务;故障自愈机制能够自动诊断并修复问题;标准变更确保了运维操作的一致性和安全性;动态阈值调整优化了资源利用率;服务健康度评估有助于提前发现问题;而变更风险智能识别则降低了运维风险。
工商银行的开放平台自动化运维架构是一个全面、智能且高度自动化的系统,它不仅提升了运维效率,降低了风险,而且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了对银行业务的有力支撑,为工商银行的金融科技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